2020年9月20日

MOHO 5th. edition Chapter 5

 MOHO CH.5:

Habituation: Patterns of Daily Occupation

Abstract by王詳崴 許哲睿

摘要的摘要: 習慣化或稱習性(Habituation),被解釋成為在熟悉環境或情況下特定一致的自動反應與表現方式。習慣化的規律行為為偶發情況提供處理環境的最佳效率解答。


       這次要來聊的主題是MOHO 四元素中的習慣化。想想自己平常有什麼習慣,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有哪些事是你每天必須去完成的,刷牙、洗臉、洗澡、睡覺等等的這些都是習慣的一部份。那就讓我們來更深入了解MOHO是如何去解釋習慣吧!
    習慣被解釋成在熟悉環境或情況下特定一致的自動反應與表現方式。習慣的規律行為提供處理環境的偶發情況,如同文法對語言的功能,抑或是像是遊戲中你會遵守的規則。為了要有效且規律使用環境中物件,許多人發展出利用環境特性的個人習慣。因為熟悉所處環境,流暢的習慣操作且不需注意力。如果不熟悉環境,就無法使用習慣的方法去做一件事。另外,習慣的操作是內化的,對熟悉事項與情境做正確的利用且引導行動。這裡可能比較抽象,可是可以試想今天假如你很喜歡打球、參加了系隊、甚至是為班上帶來不少獎杯,你一定對自己打球能力是非常肯定的,但同時你也身兼為學生的角色,必須把身為學生該做的讀書、考試、充實自己的工作做好,這些都是不同角色習慣的事情,那身為治療師,我們應該去著重每個角色的習慣是什麼,並在這些習慣之中得到相對平衡的分配來協助個案,如此才能為個案達到一個生活的平衡點。

       接著我們來看組成MOHO所說習慣化(Habituation)的第一部份,也就是習慣(Habits)。習慣(Habits)是我們從小或從前習得的特定環境中的表現之下而來的,在特定環境中所表現的習慣也會牽扯到我們所考慮的價值。當我們有牽扯到價值的時候就會可以考量到我們所擁有的習慣是否為有效率且有效能的。有些習慣可能包含某些目的,像是避免挑戰的過程。適應化的習慣可以幫助人用一致且有效的方式完成日常活動。習慣將行動的模式集結一起,給生活熟悉的特性。不習慣需有意識注意,可以讓兩或三個以上的行為同時發生,當一個行為已是習慣就可以從事其他的行為或思考。習慣也跟社會有關,當今天身處在一個社會當中就會有社會給你的規範、習俗等等的約束,在潛移默化之下形成了我們習慣的一部分,就像是社會中會要求要準時,那當你的公司習慣在禮拜一開會時,你就會告訴自己一定要準時禮拜一開會,這就是社會影響習慣的一個例子。接著我們可以來看看有哪三個因素會讓習慣影響我們的每一天。首先,習慣影響職能表現。個人有自己表現規律活動的方式,習慣可能符合規則或常規的概念,可能反映父母價值觀或源自最有效簡單的方式。再者,習慣影響日常規律。習慣的影響可在時間的使用上見到。日常規律可能與時間循環有關,如農夫順應季節變化。規律的一致程度依個人環境為主。最後,習慣產生行為的風格,並賦予職能表現特性。每個人的習慣反映出每個人的生活風格。習慣的風格顯然與所有活動有關。我們傾向將風格帶入活動的表現中。假如今天習慣被改變了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先來看看從小我們的習慣是從哪裡養成的。MOHO解釋是說我們從出生出來的習慣是透過父母的教養而來,並且隨著時間的轉換、年紀的增長,我們會因會社會環境、角色的變化而產生出不同的習慣,這就是我們一生中習慣是如何改變的過程。但當我們面臨有生理上的障礙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當我們有生理上的障礙時,許多身邊的人會為我們做太多事情、變得過度保護或過度熱心,造成障礙者的能力被低估,就必須被迫改變原有的習慣而不是去在原有習慣中做出適當的改變。第二,時間跟空間因素也會被障礙所改變,因為當你受限時你會需要更多努力以及更多時間去完成一件事,比如坐在輪椅上的人會去規劃最舒適的路徑行走,完成一件事情的時間也會比較長,也因此我們一天當中的習慣數量必須減少。最後是當以上這些事情發生時我們該如何衝新拾得一些習慣呢?或許應該是放開心胸去接受現在所面臨的困難,因為改變是必要的,每當妳換到一個新環境或是新角色時就必須改變習慣,才能達到生活的平衡。

       接著要來談的是組成習慣化的第二部分,內化的角色(Internalized roles)。要內化角色你必須要先認定角色(Role identification),也就是你必須去理解這個角色組成的因素以及社會給予這個角色的期待,任何你想的或是體驗的角色都會成為你角色的一部份,當然有些角色的定義不是那麼清楚,因此會需要找同樣的人聚在一起討論等等,那也是為什麼支持團體(support group)會這麼火紅的原因了。接著可以來看看我們常聽到的社會化,因為社會化是一個一生當中持續進行的階段,他讓我們從社會中學習形成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子的人、社會的期待是什麼,而且每當我們角色有轉換時社會化就會介入,角色轉換也非常複雜包括了要改變身份、跟別人的關係如何、你被期望應該完成的任務、甚至是你的生活型態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接著一樣可以來看看當障礙介入時,角色是如何變化的。障礙通常在角色表現時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會出現在當我們有障礙時沒有內化這個角色應有的表現行為,造成不按著社會常規走的時候,也因此社會會給予較少的期待以及認可,造成未來在工作上會有不少的阻礙。但是其實有研究指出,獲取更多角色比獲取較少的角色來的好,因為如果一個人角色太少時我們會少了一個身份的認可以及自尊,就像是如果你原本是一家之主但你受傷了沒有去工作了,很多事情也都無法從事了,你不只少了是個提供經援的角色,你也不是工作者等等,那這些就會影響你的習慣又會造成你否定自己的身份。接著,或許就會造成心理上的生病等等,一發不可收拾的災難就會產生。

       最後,習慣和內化角色時時刻刻在組織著我們的每一天生活,編織著我們該如合形成習慣並在習慣的環境中準備去面對生理、時間以及社會的生態。當習慣化被障礙或環境所影響時,人類可能會少了很多能力,除了生理能力外還有對自我的認同感,而身為治療師在看習慣時,或許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受障礙的人恢復原有的習慣並建立心有的習慣以及角色,來為他們量身打造出全新的生活型態平衡,並給予身份的認同。


參考資料:

MOHO CH.5

Habituation:Patterns of 

Daily Occupation

Sun Wook Lee and Gary Kielhofner(posthumou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