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ormance Capacity and the Lived Body
Abstract by 王詳崴 許哲睿
今天要來談的是MOHO要素中的其中一個,也就是所謂的表現能力,除此之外因為MOHO第五版在討論表現能力時新增了一個較lived body的觀點,因此也將一併在這次的文章中詳細為大家介紹lived body在表現能力當中的影響力。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定義表現能力,表現能力是可以依照客觀的身體、心裡因素來做事之外還可以跟主觀得經驗做連結,簡單來說就是看你的上限在哪裡。表現能力在這裡就又分出了兩個層面來探討,第一個是客觀的層面,另一個則是跟主觀經驗有關。客觀層面就是在探討跟生物力學、動作控制、資訊整合、或是跟認知、感知有關的層面。從此也可得知客觀層面是在關心人的身體以及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並且從這些層面中去判斷個案治病的機轉。但是MOHO其實比較強調的是主觀經驗的層面,因為主觀經驗若細心去觀察是可以看出人的表現能力以及極限在哪裡,而主觀的經驗就用我們如何去「體驗」你的動作或你的動作控制來告訴治療師這些很細小片面的訊息。更多有關主觀經驗的討論可以在後面段落的個案討論中看出。
接著就要來講lived body的觀念,他其實就是在人類做出動作表現時去體驗感覺的一個概念,而且這些經驗本來就深深刻印在人類當中。他強調的點有兩個,第一個是身心靈應該被視為同一個個體來看待,雖然從哲學家笛卡爾的年代就開始認為人的身體就跟在世界上任何物體一樣,心靈則是另一個存在。雖然從古至今多數人認為兩者是分開的個體,但當我們今天去細心體會身體是如何感受再加上我們的心靈是如何包含在身體裡時,或許將兩個個體視為一體看待就沒有如此困難了。如果要更好理解這個觀念可以這樣去體會,想像今天你在買東西的時候,要伸手進包包裡拿錢時,你並不會把你的手視為一個物體,你的頭腦裡不會想著是一個物體要去跟另一個物體做接觸,反而是把手視為一個主體來帶領你做動作,在這個舉例中就可以清楚看出主客觀個體互動的差別想法了,而且不只如此,很多平時做的事也會牽扯到這個觀念當中,讀者也可以試著舉例看看來體驗其中的差別。第二個lived body強調的點則是主觀的感覺經驗是影響著我們如何表現的基礎。當我們在學習時,我們是去感覺經驗的,並在透過多次的重複這個過程後,我們會把經驗當作一個表現的引導,從此你的表現也會跟第一次學習時截然不同。這裡也可以想想以前小時候在學習騎腳踏車,你第一次的感覺是不平衡的,但在經過多次練習後,你的平衡感會日益增建,到現在你想租腳踏車騎的時候,你以前學習的經驗是帶領著你如何表現其腳踏車這個動作的因素之一,這也就是為何lived body說經驗是表現的基礎。
當然在MOHO當中少不了的是如何將這些觀念運用到有疾病的個案身上,在這篇當中一共舉了3種不同類型個案來讓我們體驗什麼叫做主觀的經驗。在這些案例中他們注重的是經驗的本質、經驗對失能的貢獻、經驗是如何隨時間演化的、以及在表現能力改變時經驗是扮演著什麼角色的。第一個案例是用了半側忽略的個案來舉例。個案在從事以前熟悉的活動時才開始感覺到異狀,開始發現自己定向感出現問題,但是他們卻沒版法把這個表現問題歸因於半側忽略,因為對他們來說那半側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在經過多次復健以及運用意識的代償,甚至是旁人不斷提醒他患側的存在時,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患側的存在,除此之外還自己發展出了不同的對策來防止自己遇到像是撞到障礙物、受傷等等的問題。透過感覺經驗的出現,這些半側忽略個案也漸漸可以用全新的身體思維來感受世界並且調整職能表現。第二個則是記憶障礙的個案如何透過經驗的演化來體現每日職能。由於記憶的損傷,很多原本已成習慣的日常活動被打亂了,只有那些在習慣身體(habit-body)裡存在的活動是可以順利完成的。這些個案會覺得世界從熟悉變陌生,甚至變成很不穩定且可怕的,因為很多動作表現受到記憶影響,他們沒辦法自動化完成一個活動的每個步驟。看似習以為常的洗碗並把晚放到烘碗機裡,他們可能洗完碗就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了,因此他們必須每一部去回顧自己做了什麼才能完成一個看似簡單的活動。除此之外,當他們遇到不熟悉或是沒有事前規劃的事情時,原本在做的事情節奏會被打亂,像是如果寫作業到一半時有電話打來,他們接完電話會忘記自己原本在做什麼。但是透過跟先前生活經驗做連結,他們漸漸可以把某些活動帶回日常生活習慣當中,而且甚至能達到自動化的行為,漸漸地恢復到以前生活。最後一個則是以中風個案為舉例,他們覺得自己不能做以前做得到的事、他不是同一個人了、甚至覺得不是在體驗自己的生活。對於做不到以前做得到的事其實是一個「做」的過程的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因為中風被改變,很多原有的職能角色也因此會被改變,甚至有時會被當作物體來看待,種種的經驗感覺會造就他們有無法勝任的感覺,但當今天我們透過不同方式來改善這些問題,經驗被改變,表現能力也會改善。而不再是同一個人則是因為身體感覺經驗的改變,發現自己無法控制患側肢,像是一個在床上的被動物體。但透過與人溝通和做什麼以及自我身份的重建,他們可以用新的方法去找到體驗,並從中獲取經驗來強化自己的感覺。最後認爲不是在體驗自己的生活則是跟中風後做不到什麼以及發覺不同的自己有關。他們體驗到多重的限制以及對現在生活的不滿,因此才會有這種想法,間接影響了表現。
從上述經驗都可以看出身體感覺經驗是如何跟表現能力做連結的,MOHO強調的主觀感覺經驗也就是如此,當我們身為治療師能夠注意到個案主觀感覺經驗時,或許在做活動時給予些許的調整以及關照將會對治療大有益處。
參考資料:
MOHO Edition 5
Kerstin Tham, Anette Erikson, Mandana Fallaphour, Renee R. Taylor, and Gary Kielhofner (posthamous)
1 則留言:
潘老師您好,這個章節的內容看不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