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4日

第十一章、治療性推理:計畫、應用與治療成效之評估

  • 以MOHO作為臨床推理的理論背景時,重視實證(evidence-based)、個案為中心(client-centered)及理論驅動(theory-driven)。前者意味著重視個案的信念、觀點、生活型態、經驗及情境;後者意味著治療者對理論的了解將影響推理的過程。
  • 治療性推理的六個步驟
  1. 收集資訊的一般性問題:根據MOHO的理論架構來有系統地問問題,可增加問題的深度及廣度,且問題必需是依著先前的線索問的,不是隨便發問的。
  2. 從個案身上收集資訊:包括有結構化的評估與非結構化的評估。結構化的評估可以減少偏誤提供可解讀的資訊;非結構化的評估可以在自然情境下收集資訊。收集資訊都是用來回答第一階段的問題,且使用最好的來收集。有些治療師會使用非MOHO的結構化評估工具,因為其他的概念模式有自己的評估工具、或需要評估特定的職能表現(如:ADL)、或使用部分的MOHO概念(如:興趣量表)。在非結構化的評估方式可透過觀察及會談,用在初始的評估及治療過程中資訊持續地收集。若治療師可善用機會,就可以有效地收集到有用的資訊。
  3. 對個案的優缺點建立概念化的訊息:主要目的在於利用MOHO的理論來對個案情況建立概念化的資訊,包括其治療優勢與問題、挑戰,用以引導接下來的治療目標與策略。在這個階段需要正確地了解個案的情況,且引起新的insight促成想要改變的行動。
  4. 設立治療目標及策略:這個階段在幫助個案設立目標、預期會發生什麼改變達到目標,提供不同的策略來促進職能參與(occupational engagement),也就是個案做什麼、想什麼、覺得如何。目標是治療可以帶來的改變,通常在個案的特質與環境有問題或挑戰時才會需要改變,因此向個案確認問題與挑戰是很重要的。成功的治療在於個案本身想要接受這個目標與策略,所以與個案合作確認計劃是很重要的。
  5. 執行並監控治療:執行治療不只是跟著設定的目標,也是在監測治療如何發生,因為在隨時檢視治療的過程,新的資訊會產生,對於個案的概念化想法會被證實,也可確定策略的有效性或修正治療目標。若治療結果在預期之中表示之前的計劃很適切,若非預期結果,就要回到先前步驟重新收集資訊、評估、設立目標及治療策略。這個過程中與個案溝通是很重要的,給予個案回饋也可以增強治療,在過程中誠實地與個案討論,可持續維持治療性關係。
  6. 決定治療結果:通常從目標是否被達成及再測結構化的評估測驗來檢驗治療成果。因為治療目標是與個案一起討論的,所以治療的結果也可以表示個案的需求是否被達成。結構化的評估可提供對改變一個有用的指標,也可以做不同個案或不同治療策略的比較,更可提供治療的實證資訊。

個案案例

  • Eisie
    尊重個案的觀點是很重要的,這個45歲位在精神健康機構的女性,因為認為自己有性魅力缺乏的問題,與治療師共同討論,都覺得從治療中可獲益。由於她認為自己的觀點被採納,因此更有動機參與治療當中。
  • Dan
    這是一個在長期精神照顧機構的青年個案,有學校表現的問題、家庭問題導致的憂鬱、有物質濫用史、常感到焦慮與不安。治療師想知道Dan對自己的能力及效能的想法、他的興趣、他的價值觀與他對他所做的事的體認,因此透過觀察、訪談及紙筆測驗得到一些資訊。Dan對自己是感到沒有能力也沒有效能,對他的人生缺乏控制感,也沒有與其他同儕相同興趣,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很焦慮,原因是父母對他的批評指責,以及學校老師他的壞印象,但他並不想被認為是糟糕的。最後他的同儕也認為他很不同,並且不與他來往。Dan在做任何事都無法感到滿足或享受,他的興趣也很少,因為他害怕在同儕前的表現,所以貶低自己,避免面對新的環境或要求,害怕失敗的情境,常選擇熟悉、安全的活動,對同儕的看法有極度的不安全感,在治療團體中,在團體看起來很愚蠢而拒絕參加。透過MOHO的理論幫助來了解Dan,並讓Dan也共同參與在當中的討論,以了解自己情況,以及治療師所運用的理論架構,因此Dan雖然很勉強但卻同意治療師的建議並共同討論目標。他們將長期目標訂在增加Dan對自己的效能感,以便可選擇他認為有價值的活動、增進表現;增加他的興趣,不論是自己做或與同儕一起;使他獲得勝任感,對他重視的事感到有效能。短期目標則由他自己訂定。接著治療師又提供可以達到目標的策略,首先要改變Dan的環境,重新建立新的動態互動,再者治療師需要重複這樣情境使Dan可以真正產生能力感,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持續給Dan回饋。Dan最後可以不必擔心同儕的看法來表現自己,治療師在過程中也在觀察Dan的焦慮情形,最後Dan獲得了能力感及效能感,成功地獲得角色且有常規的表現。開始討論Dan的出院計劃時,治療師需維持這個意志的改變,因此與他的家長和老師討論,持續可提供這個支持性的環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