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HO初推出時為1980年發表於AJOT上的一系列四篇文章(Kielhofner, 1980a, b; Kielhofner & Burke, 1980; Kielhofner, Burke & Heard, 1980),現為國際間最廣為使用之職能焦點模式。
約有80%的治療師表示在作臨床介入時會使用MOHO作為參考(Lee, in press)。同時這些治療師覺得MOHO有以下幾點優點:(1)支持以職能為焦點的臨床實務。(2)幫助排列個案需求的優先順序。(3)對個案提供全人觀點。(4)提供以個案為中心的處理。(5)提供建立基礎穩固的治療目標。(6)提供介入時的基本原理。
- 多國與多文化:MOHO在很多不同的國家中使用及驗證,並從中取得無價的回饋及理論的論證。MOHO的評估及出版物已翻譯成20種語言以上。
- 實務導向:MOHO提供評估、個案討論、介入以及計畫等。並且MOHO發展的同時強調不脫離真實狀況的介入範圍。
- 職能焦點:MOHO專注於臨床相關的三個方面:(1)職能是如何影響日常生活?(2)當面臨疾病、傷殘等會造成職能問題(occupational problems)時會發生什麼?(3)職能治療是如何增進(enable)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 個案中心:MOHO是用兩種重要的方法做到個案導向的:(1)重視個案的獨特性及個人價值,並且需要個案及治療師間良好的關係(client-therapist relationship)。(2)重視個案的主觀思考及想法。
- 全面性:同時重視身體及心靈,並以之解釋現象。(Trombly, 1995)
- 實證基礎:目前有100篇以上的MOHO研究已用英文發表。目標在使以下三點達到完美:(1)支持MOHO的概念及架構是有效的。(2)建立MOHO評估工具的信效度。(3)紀錄已MOHO為介入方式的過程及結果。已發表的MOHO研究皆可在http://www.moho.uic.edu/網站中的文章搜尋引擎中找到。
- 被設計用來補充其他模式與理論:這個model建立的意義是要補足已存在的職能治療相關知識,並求了解損傷後個案的動機、生活型態和環境要素。另外因MOHO並未處理個案面臨的所有問題,故常和其他參考架構混用。
人類職能定義: - 人類職能:包括執行工作、休閒、日常活動,並與時間、生理、社會文化有關。
- 生產性活動(工作):提供他人協助或服務之活動(無論支薪與否)。並包括增加該方面能力之活動。
- 休閒:為滿足個人需要的自由嘗試。
- 日常活動:為完成自我照顧、自我維持之典型生活型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