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4日

第九章、編織職能生活

此章節的目的在於了解個人如何維持與產生職能認同。敘事組織職能生活 敘事有兩個重要的特質,包括落點(plot)與隱喻(metaphor)。落點是敘事前的結構,表示個人如何想與說他們的故事。故事的落點在於時間進行與方向(變好或變壞)之間。改善(progressive)敘事指箭頭是向上的,衰退(regressive)敘事指箭頭是向下的,穩定(stable)敘事指人生有一致的方向(圖9.1)。

隱喻用熟悉物件或現象來表示較為不了解的事件或情況,可用來表示較難以掌握或面對的複雜或困難之情緒。當人了解事情是惡化時,隱喻是用來表示的主要方式。敘事包含落點與隱喻,藉此可了解我們如何理解進行的人生。職能敘事為一個故事,藉落點與隱喻跨越時間整合了意志、習慣、表現與環境,以整理與指出這些組成的意義。

  1. Aaron出生沒多久就被診斷為輕微的腦性麻痺,在醫生與治療師的建議下很早就接受早療。治療師認為任何改變都可能會帶來改善,他的母親也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治療。為了建立他失能的自我概念,媽媽嘗試為腦性麻痺的名詞對他解釋,並讓他了解自己在從事哪些活動上有困難並與其他人不同。Aaron說他有察覺到這些不同,認為無法像哥哥一樣正常的從事體育方面的活動帶給他一些打擊。之後媽媽問他對於腦性麻痺的看法為何,他說「我喜歡談論腦性麻痺,當我談論它時我學習到新的東西」。接著問他與其他人的不同的看法,他說「很好,尤其是有不同的頭髮。」當別人發現他有腦性麻痺時,他會說:「我也有腦性麻痺。」。
  2. Gail是一位49歲的女人,在她經歷過精神疾患後他發現享受人生與負起責任這樣做是相當重要的。因此他開始安排完全是休閒的生活。她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回去工作,且工作相較於家務是較為重要的,但她仍可以在從事家務當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因為疾病的關係是她的能力受到一些限制,尤其是記憶上的問題,因此她藉由便條紙來幫助他解決問題。Gail是一個夜貓子,她希望能夠早起,並在睡前從事一些平靜的活動。另外他每週會固定與朋友用餐,並定時的遛狗。
  3. Leena在從前就有相當優秀的學業表現,她非常喜歡學業上的挑戰。大學畢業之後她在大型的國際貿易公司當經理,她的工作需要長期間的工作與旅行。但自從嚴重的慢性疼痛後,她無法再回到這個工作崗位。慢性疼痛對她造成很大的困難,她比喻說「我的面前宛若有一座高山,而我必須找到途徑穿過他,但我的方向在哪呢?」。在離職後,Leena決定就讀法律學位,在一開始時她認為他可以讀完博士,即使花上許多時間。但當她就讀之後她發現她只能完成學士的課程。
  4. Lisa患有失智症並發展出憂鬱,她服用抗憂鬱的藥物但沒有帶來改善。她有嚴重的記憶缺損並持續在惡化當中,她時常遺忘許多事情。在她的認知中,典型的瑞典生活應該維持主動並有用的。她在從事清潔與熨燙衣服的時候特別感到平靜。悲觀的認為她的疾病會不斷的惡化,而別人將會發現她是個奇怪的神經病。她居住在她母親附近,她擔心因為她的症狀而被認定無法獨立生活必須搬離。她回憶之前常搭乘巴士到市區中做短程的旅行,現在因為症狀的影響使她擔心會迷失方向而不知如何回到家中。她告訴她的朋友說:「我並不堅強且軟弱得無法做到。在這之前我一直都很堅強,在發病後就再也不是這樣了。」。
  5. Kelly是一個腦性麻痺患者,她認為因為身體上的缺陷使她無法從事許多活動,如游泳、騎馬等。在社會參與上,也無法如同正常的年輕女孩一樣享受派對或約會等場合。她因此感到不安,並期望自己像正常人一般可以做許多的事。直到讀大學她開始獨立的生活,自己完成日常生活的一切。在大學中她有更多機會參與不同的活動,並由中了解到自己真正的不同之處。她發覺到有許多身心障礙者都像她一樣,並開始想要了解身心障礙者,接著探索自己的歷史、文化與社區。她進入了芝加哥的失能研究的博士課程,並參加了障礙社會研討會。藉由這些過程中,她藉由認清自己獲得了自我的認同與勝任感。
    職能敘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生活當中的事件與環境為何,且社會文化皆會對敘事造成影響,藉由敘事我們可以從事我們的職能。

參考文獻:
Kielhofner, G. et al. (2008).Crafting Occupational Life. In Kielhofner, G. (Ed.). Model OF Human Occup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4th ed, pp. 110-125) Baltimore, MD :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沒有留言: